您当前的位置 :栏目 > 人才 >
饺子原名叫什么?张仲景吃饺子的典故是什么?
2023-06-19 10:06:33   来源:太平洋焦点网  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

饺子原名叫什么?

饺子,又名水饺,原名“娇耳”,又叫扁食,姣耳,水点心,交子(取"更岁交子"之意,"子"为"子时"之意)、角子,水包子,煮饺。

饺子

饺子(dumpling),由馄饨演变而来,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,原名“娇耳”,汉族传统面食,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。由东汉南阳涅阳(今河南南阳邓州)人张仲景发明,最初作为药用。饺子又称水饺,深受中国人民喜爱,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,也是年节食品。有一句民谚叫“大寒小寒,吃饺子过年。”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。

起源

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名目繁多,古时有“牢丸”“扁食”“饺饵”“粉角”等名称。三国时期称作“月牙馄饨”,南北朝时期称“馄饨”,唐代称饺子为“偃月形馄饨”,宋代称为“角子”,元代、明代称为“扁食”;清代则称为“饺子”。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,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。当时饺子是药用,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(羊肉、胡椒等),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。

张仲景吃饺子的典故是什么?

在学校仲景文化周期间,马克思主义学院特推出《二十四个仲景故事》系列,邀请国画专业的胡艺馨老师为我们执笔作画,将二十四个仲景故事化作二十四幅精美画作,邀您共同鉴赏。

饺子的来历

饺子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到了农历冬至这天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,每到过春节,饺子更是不能少的年夜饭。这一俗因何而来呢?其实,饺子原名叫“娇耳”冬至吃饺子这种俗,是因为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。

东汉末年,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,常为百姓解除病痛,当时瘟疫盛行,他就在衙门口垒起大锅,舍药救人,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。后来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,走到白河岸边,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,耳朵都冻烂了,他心里非常难受,决心救治他们。张仲景回到家乡,向他求医的人特别多,他忙得不可开交,但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。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,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,架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开张,向穷人舍药治病。舍的药名叫“祛寒娇耳汤”。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,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状的“娇耳”下锅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病人,每人两只娇耳,一大碗药汤,人们吃了“娇耳”喝了“祛寒汤”浑身暖和、血液通畅了,两只耳朵也变暖了,吃了一段时间以后,病人烂耳朵就好了。张仲景这种开棚舍药的做法从冬至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、大年初一的时候,人们称这种食物为“饺耳”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,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治愈病人的日子。

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,人们吃着饺子,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。



[责任编辑:ruirui]





关于我们| 客服中心| 广告服务| 建站服务| 联系我们
 

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